读益阁

字:
关灯 护眼
读益阁 > 虎贲巾帼传 > 四十 豪杰汇聚议攻守 以德服人悦众心

四十 豪杰汇聚议攻守 以德服人悦众心

推荐阅读:

众将听罢,纷纷点头,不再请战,只见李仲文已从座中站了起来,面对李三娘弯腰深揖,然后起身说道:“柴夫人,李某自惭形秽,恐难担当此任!我生于达官显贵之家,自幼心高气傲,目中无人,不要说绿林草莽村夫,就是朝堂高冠之士,也没有几人能令我李仲文正眼相看的。数年前,楚国公杨玄感起事失败,李某受到牵连,便拉起人马打出反旗,跟陏杨朝廷对着干,自以为学富五车,能征善战,不想在武功城外竟然一败涂地!之后,幻想侄儿李密能够破东都而入关中,遂怂动丘师利将军袭占盩厔城,欲与李唐义军分庭抗礼。如今李密兵败东都,连他自己都有可能投到大唐营中,而我这个叔父却不知时务,出此下策,为人所不齿,我,我…”李仲文喉头一哽,眼圈转红,泪水打转儿,“我本无颜面再投到您的麾下,然而,暴君因杨玄感一事将我家老小数百人诛杀略尽,仅剩叔侄几人漂泊于乱世,此仇不报何以为人!所以李某厚颜无耻地赖在军中,希冀能够杀敌报仇。本以为因前事之咎,柴夫人会将李某置于偏将末属之伍,未曾想到柴夫人竟将此重任交于李某,我真是羞愧万分,无地自容啊!今后,李某愿鞍前马后追随柴夫人,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,愿天佑义军,天佑大唐!”说罢,李仲文泪流满面地向李三娘跪拜下去。

大帐中的众将无不动容,纷纷站立起来,向李三娘躬身揖拜,异口同声地高呼道:“天佑义军,天佑大唐!”

李三娘也从坐中站起来,快步走到李仲文面前,伸出双手把他扶起来,然后稍理云髻,环顾众人,笑道:“‘兄弟同心,其利断金’,李唐旌旗下,有诸位的赤胆忠心,何愁长安不破,何愁关中不定,何愁天下不清!”

丘行恭说罢,身旁的侄儿丘英起侧过身来,对着丘行恭附耳轻语。

李三娘见状,笑道:“英起将军,但说无妨。”

丘英起坐直身体,向李三娘一揖,说道:“柴夫人,英起年少,见识浅薄,若所言不妥,还望见谅,”接着又环揖众人,这才说道,“在英起看来,我军新获临川岗大捷,队伍固然壮大,如夫人所言已有七万余众,但细细思量,人数陡增而战力却未必提升,攻城拔寨也未必堪用。”一听此言,众人惊愕,不约而同地盯着丘英起看,只见他从容不迫地说道,“细观我军各部,有夫人您所率鄠县及武功的原李唐义军,有我丘家从终南山带出的人马,有叔父从东岸渡河而来的先遣部队,更有何潘仁将军在始平城新招降的士卒。七万之众,可连营十里,纵然浩浩荡荡,然而操习不一,武备不一,号令不一,以散乱之众投于野战尚难把握,又如何能够攻拔固若金汤的高城大墙呢?当年苻坚拼凑四方之众,号称百万大军以伐东晋,结果惨败淝水,草木皆兵,风声鹤唳。苻坚之众不可谓不多,然而号令不一,军心不一,一战而败,诚可为鉴!所以,英起以为,我军当务之急乃是厘清规制,统一操习,协调首尾,尽快提升大军的战力。”丘英起说到这里,停顿了一下,环顾众人,见有的沉默不语,有的惊诧莫名,有的颔首点头,接着说道,“只是有一事,英起尚未想得明白,需请教各位将军——众所周知,陏军兵马总指挥王世充在东都城外已击败了李密大军,扭转了战局,他是否会乘胜入关,拱卫长安?若果真如此,我军当作何处置?”

丘英起的疑问一提出来,众人顿时议论纷纷,像炸开了锅一样,只有李仲文垂头不语,脸色青一阵白一阵,煞是难看。

……

大帐中的诸将议论了小半柱香儿的功夫,声音渐渐小了下来,李三娘看了看丘英起,点头微笑,投去赞赏的目光。待大家都安静后,李三娘问道:“英起将军见地独到,在座诸位,谁有良策?”说罢,侧头看了看萧之藏。

萧之藏心领神会,在座中清咳一声,然后向众人一揖,说道:“‘英雄出少年’,英起将军以古鉴今,目视千里,萧某也深为钦佩呐!诚如英起将军所言,我军大众新集,当务之急是号令归一,齐协各部,方能有所作为,至于英起将军所提出的疑问,嗯…”萧之藏看了看众人,目光在李仲文的身上略作停留便又收了回来,继续说道:“至于王世充是否会乘胜入关的问题,萧某以为当看江都暴君的意向而非王世充本人的意愿,何有此言呢?据我所知,王世充此人,对百姓狠如豺狼,对皇帝却温如绵羊,如果没有陏杨暴君的旨意,他是不会入关的;但若皇帝有此意图,他会拼尽全力杀入关中。”萧之藏此话一落,曾在朝廷中任职的丘师利、李仲文及丘行恭等人都频频点头。

萧之藏看了看众人,将额头上两道淡淡的眉毛轻轻一扬,继续说道:“皇帝远在数千里外的江都,他是否想返回长安,实难判断。但是,凡事应预防万一,他若有此意愿,王世充便会不日杀到,很快与长安城中的阴世师残部沆瀣一气。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,我们之前的努力将会付诸东流。因此,萧某的意见是,不论王世充入关与否,应尽快派出一支得力的部队,攻占潼关,扼住关中与外界的咽喉,形成关门打狗之势,既可抵御王世充西入关中,又可防止阴世师逃往关外,如此一来,似乎较为稳妥。”

萧之藏说完后,大帐中出奇地安静,只听到北风把门帘吹得哗哗直响,众人低头不语,陷入沉思之中。片刻,丘英起突然站起来,对着萧之藏深深揖拜道:“先生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,高屋建瓴,切中要害,英起茅塞顿开,心悦诚服!”众人也回过神来,纷纷击掌称妙,然后个个踊跃,挺身请战,整个大帐中人声鼎沸,热闹非凡。

李三娘在座中看着众人,颔首微笑,然后轻抬右手,示意大家安静,继而说道:“诸位,萧将军所言极是,我完全赞同!至于攻占潼关的将军,诸位不必再争了,我已有人选,而且非此人莫属!”众将惊诧无比,纷纷扭过头来,睁大眼睛,盯着李三娘看,只见李三娘笑道:“我决定派李仲文将军攻占潼关!据我所知,父亲先前已与李密有约,东西各战,合力倾覆陏杨乱政,彼此信使往来,已半载有余,”说罢,看了看坐在左边的丘行恭,这位从东岸唐军大营赶来的先锋官毋庸置疑地点了点头,李三娘接着说道:“日前,李密在东都城外失利,元气大伤,一时之间难以复振,关东之地丧失殆尽,复为陏有。我揣摸着,李密忧困窘迫之际,很有可能西入关中,与父亲联合,养精蓄锐以待他日再起,”一旁的萧之藏听闻,摸着下颌,亦以为然,只听到李三娘又说道:“因此,我派李仲文将军攻占潼关,不但有扼住咽喉之意,更有迎接李密入关之意,叔父迎侄儿,情理皆合,有谁比李仲文将军更合适呢!”

点击下载,本站安卓小说APP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