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益阁

字:
关灯 护眼
读益阁 > 虎贲巾帼传 > 三十三 绸缪待雨布奇兵 黄河飞书传佳音

三十三 绸缪待雨布奇兵 黄河飞书传佳音

推荐阅读:

孟通放下茶碗,坐直腰身,回答道:“回柴夫人,唐公安好,霍邑大捷后,众人推举唐公领太尉,增置官属,四方义士皆来投奔,现在麾下文臣武将,人才济济,太尉大人性情愉悦,意气风发,”孟通津津有味地说道,“世子建成与四公子元吉皆领兵扈从太尉大人,二公子世民因霍邑战功,晋封秦王,领右路三军,独挡一面,柴将军隶属其中。”

李三娘边听边点头,满面笑容,喜形于色,不禁扯了扯绛色短祅前襟,称赞道:“二朗自幼喜兵书,善骑射,是我李家兄弟姊妹中最有才能的一个。父亲的好友裴寂大人、武士彟大人早就说过,二郞志向远大,堪当大任,他才二十出头,就有如此业绩,果然不负众望啊!”

“秦王骁勇善战,在霍邑一役中,亲率骑兵横扫陏军阵营,手杀数十人,两刀皆缺,流血满袖,洒之复战,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,三军为之振奋,一举摧破陏军壁垒,敌人枕尸十余里,我军将士无不振奋啊…”孟通提到霍邑大战,顿时眉飞色舞,?滔滔不绝,把当日的战况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,连一旁的凤鸢也听得如痴如醉,半晌才回过神儿来。

李三娘笑道:“好啊,你们在东岸打得漂亮,咱们在关中才有盼头,我们夫妻也能尽快团圆了。孟通,你一路辛苦了,休息两日后,就留在我的营中效力吧!”

孟通起身揖拜道:“柴夫人,恕难从命。出发时,柴将军曾有军令,将信件送到您的手中后,务必了解关中的军情民意,然后速速赶回东岸,向秦王禀报实情,为大军入关作准备。”

……

孟通二十五、六岁的模样,暗红的脸膛上一双浓眉大眼炯炯有神,进帐后跪拜道:“大唐马军总管柴绍将军麾下侍卫军校孟通,拜见军帅柴夫人!”

李三娘把手一抬,笑道:“孟通,你不是外人,快起来说话,”然后扭头对凤鸢吩咐道:“看座上茶。”

孟通站起来一揖,说道:“夫人,这是柴将军给您的信,请过目。”说罢,将信件交到了李三娘的手里,然后回到座中啜茶待命。

李三娘接过信来,在撕开蜡封的这一刻,心中忐忑不安,不知里面是喜讯还是噩耗,但毕竟收到自己丈夫的来信了,一时之间又感到亲切温暖,于是连忙把信取出来,展平后仔细阅读起来,只见上面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钟王小楷,字清墨明地写着:

“好吧,既如此,那我也不便留你了,”李三娘接着说道,“这一路走来,是否遭遇陏军,可有梗阻?”

“呵呵,一路顺畅哩!我们在东岸就听说了,您领导关中义军大破长安陏军的水师,又将对方精锐分割包围,东岸的将士对您钦佩得很哩!那长安守将阴世师想必已成惊弓之鸟,只能婴城自守,已无力巡查京畿之地了!”孟通乐呵呵地说道。

李三娘嘴角轻扬,微微一笑,说道:“打击阴世师,牵制关中的陏军,也是形势所迫,不得不为啊!我们既是为自己的生存而战,也是为东岸的唐军而战,如此一来,多多少少可以减轻一点你们在东岸的压力,也为大军入关扫清障碍!”李三娘话锋一转,表情严峻地接着说道,“然而,‘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’,我们同关中的陏军仍有硬仗要打,我李三娘同他阴世师还有一笔血帐要算!你此番回去复命,路上还应多加小心,不可大意啊!”

“谨遵柴夫人教诲!”孟通再次躬身拜谢。

吾妻三娘如晤:

一别数月,至为牵盼!战局向好,重逢之期指日可待。

吾军在北岸霍邑之地,大破陏军精锐,痛歼数万人马,二郎独建奇功,斩杀敌酋宋老生,兵锋直指蒲津渡,待扫灭残敌后,大军随即渡河入关。

听闻爱妻于关中义旗招展,众至万人,攻略数城,不啻巾帼壮举,为夫感动莫名!值此烽火之际,刀剑无情,镞矢无眼,妻当谨慎为战,以保始终无虞。心中千言万语,凝为笔尖滴墨数行,待关中相见之日,执手倾述衷肠!

读罢,李三娘心中激动万分,不禁把信件从头到尾又看了数遍,喜极而泣,不禁泪眼蒙蒙。这才发觉孟通还在座中待命,自己有些失态了,连忙抹去泪水,理了理云髻,红着眼睛问道:“家父可好?我的兄弟们和夫君近况如何?”

点击下载,本站安卓小说APP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